设计前线
标题:獎金10萬億的搞笑諾貝爾獎,中國人榜上有名
导语:暂无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



很多人都知道諾貝爾獎,但今天想說說搞笑諾貝爾獎, Ig Nobel Prizes。



這名字乍一聽是不是有點山寨,甚至有點胡鬧?

不要懷疑自己,事實也許就是這樣。

 

具體可參考9月13日,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大禮堂舉行的第二十九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隨便拎出幾個細節,都讓人覺得是“迷惑行為大賞”。

 

比如,儀式由簡單的“Welcome”開始,由同樣簡單的“Goodbye”結束。

 

但發言者——一位88歲的老太太,非要一本正經地從厚厚的一袋紙裡找出一張,然後鄭重宣佈。



儀式剛開始,以及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會有一場大型扔紙飛機環節,就看誰能扔到人形靶子的正中央。



領獎臺邊上永遠站著全身被塗得blingbling的銀色人肉燈柱,據說是為了照亮臺上說話的人。

 

而站上臺的獲獎者,都需要先在24秒內快速介紹自己的研究專案,然後用7個詞進行總結。


獲獎感言不得超過一分鐘,時間一到,“人形鬧鐘”甜普小姐就會上臺不停地喊:“Please stop, I'm bored! (快別說了,我無聊死了)”趕人下臺。



獎項設置也很草率。

 

獎盃是手機、咖啡杯、牙刷、卡片、香煙的組合體,差不多這樣:



獎金是一筆巨款——10萬億!!別激動,單位是辛巴威幣,大概價值人民幣1毛4分錢。至於獲獎專案……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一個來自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波蘭的跨國研究團隊,拿蟑螂做了一場實驗,一舉拿下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

 

這項實驗簡單粗暴:

 

在1500高斯的磁場裡,讓活蟑螂和死蟑螂磁化20分鐘,然後對比它們磁性衰減的速度。

一隻死蟑螂消磁需要50個小時,啪地把它貼上冰箱門,欸嘿,吸住了。

一隻活蟑螂消磁只需要50分鐘,啪地把它貼上冰箱門,然後滑下來了。




所以……這項研究,是想告訴我們如何製作蟑螂冰箱貼?


當然,還有比這更奇葩的。

Patricia·J·Yang,一個流體物理學家,在去年盯上了澳洲袋熊,因為全世界只有它的糞便有棱有角,方方正正。



為了搞明白為什麼,她帶著團隊進行了一波騷氣的操作——找到了幾隻澳洲當地死於車禍的袋熊,給它們的腸道通氣,然後發現:

袋熊腸道各個部分的彈性不同。特別最末端,是一段擁有獨特彈性的組織。它擴張的時候,橫截面就會變得近似正方形。


就這樣,Patricia J. Yang捧回了個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也是她第二次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第一次是2015年,她和她的團隊發現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平均排尿時間都是21秒,上下誤差13秒。


而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人渡部茂,更是直接對孩子下了手。


25年前,因為好奇孩子一天的唾液分泌量,他讓30個5歲孩子咀嚼稱過重的米飯、香腸、醃菜等6種食物,在即將咽下前吐出並再次稱重,差值就是唾沫重量。


他找到的答案是500毫升,大概一瓶礦泉水的量。


在領獎的那個高光時刻,他還讓他的3個兒子——也是當初的實驗物件,在現場演示了這項試驗。



沒錯,就是咀嚼,再吐出來。


今年的其他幾個獲獎項目,也都像是無聊的人為嘩眾取寵,搞出來的噱頭:


醫學獎:吃義大利比薩能否降低癌症風險;

醫學教育獎:訓練狗的方法,同樣適用于訓練外科醫生;

解剖學獎:人類男性哪一側的陰囊溫度更高;

經濟學獎:哪個國家的貨幣擅長傳播危險菌種;

和平獎:撓癢癢能有多快樂;

工程獎:一款能為嬰兒自動更換尿布的神奇機器;

心理學獎:咬筆能不能讓人開心。


再早幾年,評選出的獲獎專案更讓人頓感智商“捉急”,比如:


坐過山車和加速腎結石脫落之間有啥關係?


觸摸活鱷魚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賭博意願?


彎下腰時,從兩腿之間看到的世界,與平時是否有什麼不同?



這些研究看著的確荒誕不經,但都是以1/900,甚至更低的比例殺出重圍。


他們也都是非常嚴肅的學術研究,至少實打實地發表在學術頂級期刊上:Science 、Nature、JAMA 、PRL 、PNAS……背後醞釀著研究者們本身學科領域需要深入的方向。


而搞笑諾貝爾獎也是規格頗高的一個獎項:


首先,它由哈佛大學以及劍橋大學幽默科學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設立,與諾貝爾獎幾乎同期頒佈,評委是科學家、記者以及各個國家各個領域的精英們,頒獎者則是正牌諾貝爾獎獲得者。



諾貝爾獎得主,本屆頒獎嘉賓:裡奇·羅伯茨、埃裡克·馬斯金、傑羅姆·弗裡德曼


其次,在這裡掃了20年地的大爺羅伊·格勞伯,在2005年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2000年憑藉一隻磁懸浮青蛙,拿下搞笑諾貝爾獎的安德列·海姆,10年後憑藉單層分子碳拿下真的諾獎。


只不過它的設立初衷有點不一樣:

To honor research that first make people laugh, and then make them think.

授予那些先讓人們笑,隨後引人深思的研究。


科學家就應該古板迂腐、不苟言笑嗎?科學研究就應該是話題嚴肅、故步自封的嗎?人類的好奇心就應該有明確的邊界嗎?


不要忘了,愛因斯坦最開始提出相對論的時候,也是被人們當作笑話一聽而過。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