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絕命產業鏈:花40萬就能登頂,但不保活命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記錄,隨隊採訪的記者郭超人,在登山成功後,迅速寫出了長篇通訊報導《紅旗插上矚目朗瑪峰》,這篇文章還被節選進了語文課文,標題成了《登上世界之巔》。
一、百人排隊登珠峰,擁堵致多人死亡
早前,一則關於珠穆朗峰的視頻登上了微博熱搜。
視頻裡,穿著醒目衝鋒衣的登山者在高聳的懸崖峭壁上排起了長龍一樣的隊伍。
而發生在8000米海拔以上“堵車”,幾乎每一分鐘都帶著致命的危險。
上百名登山愛好者冒著凍傷和高原反應的巨大風險,被迫負重在海拔超過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等待3小時以上。每多一分鐘的等待,都在加深死亡的風險。
在尼泊爾當地媒體《喜馬拉雅時報》的報導中,5月23日-24日,至少有4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遇難,包括一名夏爾巴(Sherpa)嚮導。
而根據最新消息,這個數位元還有增加,截止到目前這場致命的擁堵,已經造成了11人不幸遇難。
攀登珠穆朗瑪峰從來都是一件絕有死亡風險的運動,但有些不必然的危險,完全可以避免。
例如此次事故,完全可以稱之為人禍。
在今天的珠穆朗瑪峰上,有超過200具屍體,成為登頂路上隨處可見的警告。但致命的危險,從來都不曾勸退懷著“征服世界之巔”夢想的登山者。
據尼泊爾政府公佈的數字顯示,2019年一共有381位登山者獲得了攀登許可,考慮到每一位登山者至少雇傭一位登山嚮導,估計攀登珠峰的人數多達1000人。
而此前的紀錄是2018年所有線路共802人次登頂。在這之前的記錄則是2013年創造的667名隊員及協作人員站在山峰頂端的紀錄。
最近這場讓人歎息的死亡背後,其實是存在已久的珠峰“致命產業鏈”。
二、登峰,有錢人的遊戲
在藏語裡,珠穆朗瑪意為“大地之母”,尼泊爾人則稱呼它為“蒼穹之頂”或是“天空的女神”。
作為世界第一峰,它的魅力在於,我們曾以為它不可攀登。
直至1953年,人類才第一次站在了珠峰之巔——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人艾德蒙·希拉蕊和同伴夏爾巴人丹增一起,從珠穆朗瑪峰南側攀登,載入了史冊。
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峰頂,一行三人被視為為國爭光的民族英雄,其事蹟被選入教材,被所有中學生學習的《登上地球之巔》是他們的軍功章。
此後一直不斷有人挑戰登頂,珠峰成為了英雄的加冕地,從民間到官方、從普通民眾到企業家,都紛紛朝著珠峰湧去,仿佛只要登上了封頂,就代表著剛毅、勇敢、不屈不撓。這樣的迷思,持續至今。
2003年的5月22日,還是中國優秀企業家代表之一的王石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52歲的他也成為中國登頂珠峰的年齡最大的業餘登山隊員。
王石之後,鬱亮、黃怒波、張朝陽、史玉柱、王秋楊、王靜等也相繼登上珠峰。
征服珠穆朗瑪峰這個世界之巔也成了中國企業家最愛挑戰的事情之一。
我們承認,對於一些受過專業訓練且有著信仰的登山人士來說,登頂珠峰是他們的夢想,但更多時候,登頂珠峰早已不復聖潔,它更像一場金錢支撐起來的遊戲。
據《國家地理雜誌》統計,1990年登頂成功率為18%,到了2012年,猛竄到了56%。在2012年有不少於234人登上頂峰,而1983年,最好的情況下,也只有8個人成功。
一切得益於這條成熟的登頂產業鏈,有錢,你就能登頂。
登珠峰有兩個選擇,一是尼泊爾境內的南坡,另一個則是西藏的北坡。而相比北坡,南坡坡度更低更易攀爬,同時,相比境內登山證下發的複雜程式,花11000美元就可從尼泊爾政府處獲得一張登山證,毫無門檻,尼泊爾境內的南坡自然成了登山愛好者偏愛的路線。
此外,南坡所在的尼泊爾,不僅登頂產業更發達,也相對“便宜”——40萬元就能拿下珠峰。
探險公司用著絢麗的文案,不斷塑造登頂珠峰是何等的壯舉,而你,只要6~8萬美元你就能輕鬆完成這項壯舉。
一些登山探險公司甚至還推出了豪華登山服務:不僅可在幾千米高峰享受壽司美食,而且還是由五星級大廚親自掌廚。
國外冒險公司宣傳廣告
通常而言,一名當地夏爾巴人嚮導會配備一個登山小團體,但如果你足夠有錢的話,完全可以雇傭多個嚮導帶領你一人登峰。
不僅能大大提高登頂成功率,在登山的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只需要爬。你的夏爾巴人嚮導和協作人員將會替你完成燒水、做飯、鋪床、佩戴氧氣一系列工作,有時甚至連穿衣服、系鞋帶、上廁所也可以手把手服務。
今年80歲的日本人三浦雄一郎登頂珠穆朗瑪峰,創造了登頂珠峰最年長紀錄,據報導,三浦雄一郎此次登頂共獲得各類捐款約合603萬元人民幣。充足的財力不僅保證了三浦的訓練,還為其提供了包括嚮導、醫生、廚師在內的30位工作人員團隊的費用。
“只要你有錢,夏爾巴人把你抬上珠峰。”這句話在登山圈流傳甚廣。
所以,登頂珠峰只是“找3、4個高山嚮導服侍,連脫個鞋、穿個冰抓都支使嚮導幹“,於是”在山上,連燒水、做飯、鋪床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欠缺的人,下來卻吹噓‘英雄’。”
在中國境內的北坡,情況也類似,差別僅只在於,境內的登山許可更難審批、北坡相對難爬因此花費會更大一些。
有錢,天空的女神也會向你敞開懷抱。
三、拿命換錢的“遊戲陪練”
在這場遊戲裡,登山嚮導是至關重要的“陪練”,登山者來付錢,陪練負責玩命。
在這條產業鏈上,處於最底端的是嚮導,拿的錢最少,風險卻最大。《大西洋月刊》的統計資料顯示,2004至今登山途中的夏爾巴人死亡率比美軍伊拉克戰爭2003-2007期間死亡率還要高12倍。
珠峰的“英雄”之路,嚮導承擔了絕大部分風險。
對每趟登山之旅,夏爾巴族嚮導往往要往返20~25次以便往登山者們的營地運送裝備和物資,因此比普通登山客面臨更高的危險係數。同時,尼泊爾政府規定,一名登山者可以背負大約9千克的補給品,但夏爾巴年輕人為了多賺錢,背負的補給品重量往往會增加一倍。
“我們要背上很重的行囊,以減輕登山者的負擔。但是遇到危險,這就成了我們的累贅,我們走不了多遠。”在一個採訪中,一位夏爾巴嚮導如是說。
在這樣的風險下,大多數夏爾巴族嚮導每個登山季卻僅能掙得2000美元至8000美元。一些處於產業鏈底端的中間商還會進一步對夏爾巴族嚮導“殺價”,僅支付他們不到1000美元,並且只為他們投保最低金額的險種。
“我們需要背30到40斤的東西攀爬。在路上,除了帶路,還要幫助客人安全地走過冰川。”
在這樣的超負荷重壓下,容錯率被一降再降,稍遇暴雪、雪崩,或是滑入冰川裂縫,無論對於登山者還是嚮導,都會成為致命的威脅。
在今天的珠穆朗瑪峰上,仍埋有上百具在低溫保存下依然完好的屍骨。大多數喪生者死亡在8,000米以上高度,雪崩和意外滑落是兩個最大原因。
饒是如此,還是有大把的人對登頂珠峰懷有無限憧憬。迷思之下,甚至會獻出自己的生命——一些人存了大半輩子的錢,死在了走向登頂英雄的幻想中。
一位33歲的加拿大女登山者喪命珠峰,出事前,專業的嚮導勸她,前方出現了擁堵、務必返回,她的回答是:“我花了很多錢才來到這裡,爬到頂才是我的夢想。”
這場氪金遊戲的持續,動力是“登頂珠峰就是英雄”的幻想,戰利品是展現所謂“英雄氣魄”的拍照,而要付出的最大代價,是生命。
|《喜馬拉雅天梯》登頂珠峰記錄片中,客戶登頂後嚮導提醒“趕緊拍照,拍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