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前线
标题:全球首個 “數字人類” 曝光!卡普蘭將化身AndyBot,意識在雲端永生
导语:暂无
【導讀】“Hey Siri,讓我跟逝去的父親談談吧。”利用對話AI技術和數位助理設備,78歲的美國作家安德魯•卡普蘭即將成為首個“數字人類”,在雲上永生。未來,通過語音設備與逝去親人對話將成為可能,你會這樣做嗎?
“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遺忘才是永恆的消亡。”
當安德魯•卡普蘭(Andrew Kaplan)回憶起他一生的故事,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給人的印象是,他是一個有著多重記憶的單一存在:20多歲時他是一名戰地記者,作為以色列軍的成員參加過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來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再後來,成為一名多產的間諜小說家、好萊塢劇本作者。
如今,當這位78歲的銀髮老人和結婚39年的妻子在加州棕櫚泉郊外的一片郊區綠洲中休閒的時候,他意識到,他希望自己所愛的人能夠接觸到這些故事,即使他已經不在人世。
卡普蘭同意成為“AndyBot”,一個數字人,他將在雲上永生數百年,甚至數千年。
Andrew Kaplan
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未來幾代人將能夠使用移動設備或亞馬遜的Alexa等語音計算平臺與他“互動”,向他提問,聽他講述故事;即使在他的肉身去世很久之後,仍能得到他一生經驗的寶貴建議。
78歲美國作家當“小白鼠”,首個數字人類即將誕生
對於成為“AndyBot”這件事,卡普蘭開玩笑地稱自己為“小白鼠”——他可能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數字人類”而被人們記住。
幾十年來,矽谷的未來學家一直尋求將人類從物質生命週期中解放出來,他們把死亡視為另一個需要“改變生命”解決方案的轉型問題。隨著數字文化的興起,“人體冷凍運動”(將身體冷凍起來,以備將來復蘇)已愈加活躍。今天,新一代的公司正在兜售某種近似於“虛擬不朽”的東西——在網上永久保存個人遺產的機會。
Eternime是這類公司之一。在其網站上,Eternime聲稱已經有超過44000人註冊參加這個“大型的、驚險的、大膽的目標”——將“數十億人的記憶、想法、創作和故事”轉變成他們智慧的數位化化身,並無限期地活下去。
Eternime
Nectome是另一家這樣的公司,專門從事記憶保存的研究,它希望其“高科技腦防腐處理”終有一天能讓我們的大腦以電腦類比的形式復活。
HereAfter,是卡普蘭欣然接受的一家初創公司,其名稱包含了對未來以及永恆的暗示。卡普蘭渴望成為世界首批虛擬人類之一,部分原因是他認為,這是一種將親密的家庭紐帶延續幾代人的方式。該公司的座右銘——“永遠不要失去你所愛的人”——回應了卡普蘭的想法。
HereAfter
“我的父母已經去世幾十年了,但我發現自己仍會想,’哎呀,我真的很想向爸爸媽媽尋求一些建議,或者只是為了得到一些安慰,’”他說。“我認為這種衝動永遠不會消失。”
“我有一個30多歲的兒子,我希望有一天這對他和他的孩子會有一些價值,”他補充道。
Andrew Kaplan同意成為第一個“數字人類”
關於逝去親人的儀式可能因文化而不同,但幾十年來,人們對所愛之人離世後的懷念是類似的:我們會翻閱老舊的家庭相冊,觀看不怎麼清晰的家庭錄影,在T恤上印上親人的臉——甚至紀念他們的Facebook頁面,線上保存他們的數字記憶。
但未來學家表示,這些可能即將改寫。專家們說,如果科技成功地創造出高情商的數字人類,它可能會永遠改變人類與電腦交互的方式,以及處理失去親人創傷的方式。“AndyBot”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有意義的例子,它提出了關於不朽的本質和存在本身目的的複雜哲學問題。
HereAfter 由Sonia Talati和James Vlahos共同創辦,Talati自稱是一名個人遺產顧問,James Vlahos是一名加州記者,也是一位元對話AI的設計師。
兩年前,Vlahos因創建了一個名為“Dadbot”的軟體程式而聞名。當時,Vlahos得知他的父親即將死于癌症,“Dadbot”的想法在他腦海裡萌生,他想利用AI,讓父親“永生”。Vlahos在父親生命的最後三個月,將與父親就各種話題的談話、講述用攝像機錄下,最後,他記錄了 91970 個單詞,訓練出一個對話AI“Dadbot”。通過“Dadbot”,他可以與逝去父親的電腦化身他交換文本和音訊資訊,談論他的生活、聽歌、閒聊和說笑。
自從Dadbot在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之後,Vlahos收到了許多為他人創建紀念親人的AI的請求,他決定開闢一個尚未開發的“數字人”市場。
“我媽媽花了兩年時間才把我爸爸的語音留言從家裡的電話裡刪除。”Vlahos說。“她不想讓他的聲音消失,這是我從其他人那裡聽到的。很遺憾的是,我們仍然依靠這種原始的方法來聽到逝去親人的聲音。”
Vlahos正在構建一個更複雜、更人性化的虛擬模型,不僅是聽錄音,而是鼓勵與逝去親人的“虛擬形象”進行互動。這最初是一個應用程式,通過提示問題記錄某人的口述個人歷史。例如,當你的祖母回答了一系列關於她的童年、婚姻和重大生活事件的問題後,她的聲音將被轉換成一個語音機器人,可以通過智慧手機或虛擬助手訪問。
由於虛擬助理設備越來越普及,使用率也在不斷上升,Vlahos認為,它們能讓自己與已故親人進行許多人渴望的那種隨意的互動。
Vlahos的公司採用訂閱模式,允許使用者每月付費與“數位親人”互動。經過適當的知情協議,非親屬也可以購買“數位人”訂閱。Vlahos說,他認為這項服務是一種“互動回憶錄”,並預計它將特別吸引年齡在30至50歲之間的用戶,這些用戶希望在為時已晚之前保存父母的記憶和精神。該公司正在為客戶開發虛擬設定檔,並預計在明年將推出公共應用程式。
Hey Siri,讓我跟逝去的父親談談。
Vlahos說:“你用硬碟來記錄音訊往往很糟糕,在日常生活中,你真的有時間坐下來觀看83年耶誕節的8小時的視頻記錄嗎?”
他說:“現在想像一下,你可以站在廚房裡,大聲呼喚已故的母親,然後立刻得到她的回答。”“能聽到我們所愛之人的聲音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安德魯•卡普蘭正在參與“HereAfter”公司的專案
正在創造虛擬數字人的Fable公司的首席執行官Edward Saatchi表示,與數字人類互動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人類與技術互動的下一個飛躍。
他說:“想像一下,在未來,Alexa或Siri是一個有臉、有生命、有聲音的角色,你可以和他們面對面地互動。”他認為,數字人最終將取代安卓和iOS。“你可以和數位人一起玩遊戲、點餐、消磨時間或學習一門語言——或者做任何你通常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
然而,要想讓數位人變得完美,他們將不得不著手解決一個困擾電腦科學家數十年的問題: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多回合對話”。不像點披薩——簡單、簡短、有特定目標的對話——多回合的對話是自由流動和自發的,在不相關的話題之間自由流動,使用幾乎無窮無盡的自然語言,就像人們之間的對話一樣。
Vlahos說,他的產品與使用者的溝通越流暢,就越能吸收被溝通物件的音調和節拍,就越能傳達出真實的親密感。
與此同時,他知道,電腦要像人類一樣處理多回合對話,即使不是幾十年,也需要數年時間。他的目標是實現一個更現實的短期目標,讓數位人能夠分享關於他的一生的故事。
即將出版的新書《尋找意義:悲傷的第六階段》(Finding Meaning: the Sixth Stage of Grief)的作者David Kessler說,親密關係可能會讓一些人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振作起來,但也可能給其他人帶來嚴重的問題。
Kessler說,對於悲痛的使用者,他們的目標是以更多的愛,而不是痛苦地紀念逝者。他們的目標不一定是放棄悲傷,而是以健康的方式將痛苦融入生活中。一個逝去的親人,在Google Home裡和你聊天,能説明實現這個目標嗎?
“我認為能,”他說。“悲傷就像我們的指紋一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會覺得這個工具很好,但有些人永遠不會使用它,因為對他們來說,數字人怎麼不像是他們所愛之人。”
他唯一關心的是,確保弱勢群體明白,他們面對的是“以AI的形式紀念父親,而不是認為與父親的實際聯繫仍在延續。”
在步入暮年之際,卡普蘭回顧了他完整的一生。卡普蘭說,他並不追求永生。然而,他確實看到了成為一個數字人的另一個好處——他多年來一直在寫作引人入勝的小說。
“最終,每個故事都是關於試圖幫助我們找到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這也不例外,”他說。“對我來說,這是關於我的歷史,一種有限的永生,為我未來的親人創造了一種親密的個人體驗,他們會想知道自己來自哪裡。”
你會選擇成為“數位人”嗎?
《華盛頓郵報》發表這篇報導之後,如兩年前的“Dadbot”一樣,引起了讀者大量討論。
有人說:“這讓我想起了19世紀的唯心論熱潮——同樣是渴望與逝去的親人直接交流。我有許多已故父親寫給他父母的信。但是我發現我無法下決心去讀最後一封,因為一旦我讀了,我的父親就再也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告訴我了。只要那封信還沒有讀完,我們的談話就永遠不會結束。”
有人表示擔心:“萬一遭到勒索軟體怎麼辦?‘給我100萬比特幣,否則你奶奶會遭殃!每耽擱一天,我就刪除一百萬位元組的資料。你不想讓她再死一次吧?’此外,有人可能由於陷入困境、無法再負擔訂閱費用而再次失去所愛之人,這不是很殘忍嗎?”
有人說:“這對哀悼親人毫無幫助。我認為,最終會有更多的人生活在幻想的泡泡裡,因為沒有什麼能保證這不是一張死者的Instagram。這一切聽起來都很有趣,也很奇怪,特別是訂閱那部分。一旦你停止支付,你就得再次經歷親人的死亡。也許,我們應該做一個親人的毛絨公仔,放在沙發上,當你捏他們的手時,他們喉嚨裡的小答錄機會說‘我愛你’或‘快去打掃房間’”。
讀者朋友,你認為將逝去親人變成“數字人”永生的想法怎麼樣?如果可以,你會這樣做嗎?
圖文來自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作者肖琴。